美国义工文化与美国留学学校申请
没做过义工,就得不到社会尊重,这在美国似乎所有小孩子都知道的事。在这种氛围下,美国小孩子就形成了一种认知:没做义工,就有可能申请不到好大学,更别说进入名校了。义工活动在美国是从娃娃抓起的,年龄小的学生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为主的工作。包括给父母擦车、剪邻居家的草坪、在社区内送报纸、为朋友照看小宠物等。稍大一点的可以在美国中学会组织学生面向社会,从事各类义工活动,比如走向各种社区服务机构、各社区医院、红十字会、学院实验室、以及图书馆和博物馆等。做过义工的学生,都会得到一份证明。我们会习惯地想:会不会有人做手脚,比如只做了30分,却登记上2个小时?或者找个认识的人,本来没有做,却也给学生发了做义工的记录?美国朋友的答案是:绝对不会。在美国的社会公德中,诚信是非常重要,在学校里公民教育里,诚信教育是重要的内容。不能说谎,不作伪证,是美国孩子从小就知道的常识。而且,不诚信的行为会降低一个人的信用等级,必然会在消费贷款、求职等各方面受到很大影响。
美国一些学校对学生做义工有明确要求: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书,除了成绩、学分等要求外,还必须为社会无偿地服务60个小时,每做20个小时可以折算1个学分。很多学校把为社区服务纳入学生必修课程,还会为学生提供介绍做义工的机会。因此假期就成了学生做义工的大好时机,在医院、老年人活动中心、残疾人康复中心、幼儿园、快餐店、加油站、超市等,随处可见美国学生忙碌的身影。
美国学生有多种多样的义工服务:在一些社区路口,学生们提着塑料桶,为残疾人募捐。到红十字会的救助中心,去救助中心帮助无家可归的人,向他们分发食物。加入海外志愿工作,去不发达国家支教任务或教灾区孩子学英语。参与拯救濒危动物活动。为无论国内国外的某个灾区进行义捐义卖等。
美国大多数医科大学招生有明文规定:如果申请入学的学生没有在医院或养老机构做过一定时数的义工,无论你的成绩多好,都不会予以考虑。因为学校认为学医的人首先要有奉献和服务他人的精神。
有的孩子报考医科大学,本来功课就很多,还要挤出时间穿梭于学校、医院和敬老院之间做义工,忙得不亦乐乎,每天只睡3-4个小时。问他有这个必要吗?他很肯定地回答:非常有必要!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这个艰苦的过程,又心甘情愿并选择医护职业的学生,今后才会真正满怀人道主义、敬畏之心、热爱之情,义无反顾地为病患救死扶伤。
有数据显示,半数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做义工上的时间约有100小时,这相当于美国1.5亿人,每三到四天就会去做1小时的义务社会服务。许多美国人认为“服务的责任始于个人而不是政府”。这帮助学生确立了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,即使有点强制性,至少起到 “主观为自己,客观为他人”的效果。久而久之潜移默化,形成一种个人习惯,一种社团责任,一种道德准则,一种社会风尚。
还有吗?
页:
[1]